全國服務熱線:【15244289576】
豆制品是以大豆、紅小豆、綠豆、豌豆、蠶豆等豆類為主要原料的加工食品。豆制品多為豆腐及其復制品,由豆漿凝固而成。它是中國大豆的故鄉,大豆在中國已有5000年的栽培歷史。接下來就由食品污水處理設備廠家樂中環保為您介紹豆制品廢水處理工藝流程和相關設備。
一、豆制品加工廢水來源及水質特點
豆制品加工廠的污水主要來源于泡豆廢水、壓榨廢水和洗滌廢水。由于生產工藝和原料的原因,廢水中有機物含量較高,屬于污染環境的高濃度廢水。
豆制品加工廢水屬于濃度較高的有機物廢水,由于生產過程具有間歇性,因此,水質及水量不均衡,濃度波動較大,處理起來比較有難度。而且此類廢水的SS懸浮物含量較高,往往需要提前進行預處理。
青島樂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的食品廢水處理企業。我們擁有最新的技術和專業的設計團隊,成功案例遍布全國。根據以往的案例,我們得出結論,豆制品廢水容易出現以下問題:
豆制品生產排水時間集中,水量水質不均。而且由于豆制品廢水中有機物含量高,厭氧處理時廢水表面容易形成浮渣,容易被酸化,會惡化厭氧單元的處理效果。但好氧階段采用活性污泥法,由于水質原因容易發生污泥膨脹。
根據豆制品污水的這些特點,結合相關廢水處理項目經驗,建議采用“厭氧水解+混凝 沉淀+氣浮+生物接觸氧化+二次沉淀”的解決方案,配套設備及具體工藝流程如下:
-細格柵井:粗格柵去除豆制品污水中的大塊雜物和部分懸浮物,主要為后續單元動力設備的正常運行提供保障。
-調節池:本單元主要是均和水質、平衡水量,削減高峰水量對后續處理單元的沖擊負荷,大大降低水量變化對處理效果的影響,減少處理構筑物的容積節省工程投資費用,便于系統自動化控制。
-厭氧水解池:在高濃度豆制品廢水處理工藝中,厭氧處理技術是一個關鍵步驟,成功的厭氧水解工段去除效率可達到50%以上。廢水的厭氧生物處理是指在沒有游離氧的情況下,以厭氧生物為主對有機物進行降解的一種處理方法。在厭氧生物處理過程中,復雜的有機化合物被降解,轉化為簡單、穩定的小分子化合物,同時釋放出能量。其中,大部分能量以甲烷(CH4)的形式出現,如果厭氧消化過程徹底,最終產物均為CH4、CO2及NH3(NH4HCO3)。本單元除了降解有機物同時還為后續好氧處理作了很重要的前期處理。其特點表現在: a 非常經濟的技術,不需要動力消耗、不需要藥劑消耗; b設備負荷高,占地少,投資省; c剩余污泥量少,高度無機化、脫水容易; d初次啟動過程緩慢,一般需要5—10周時間,通過接種的方式可加以解決; e 受反應溫度的影響而波動; f 效率受pH值的影響較大,最合適的范圍在6.8---7.2之間。
-混凝沉淀池:本處理單元是將適當數量的混凝劑投入水體,經過充分混合、反應,使廢水中微小懸浮顆粒和膠體顆粒相互產生凝聚作用,成為顆粒較大,易于沉降的絮凝體(顆粒直徑>20μm),經過沉淀加以去除。混凝沉淀的優點是去除效率高,對廢水的懸浮物、濁度和色度有很高的去除,對COD、BOD的去除也有很好的效果。根據實驗室混凝實驗表明,混凝劑采用的聚合氯化鋁(PAC)助凝劑采用聚丙烯酰胺(PAM)最佳工藝條件為:pH值為6.0---7.5、攪拌速度160r/min、攪拌時間15min、混凝劑投加量100mg/L、沉降時間150min,COD去除率可達60%左右。
-氣浮池:氣浮裝置的工作原理是在一定條件下,將大量空氣溶于水中,形成溶氣水,作為工作介質,通過釋放器驟然減壓,快速釋放,產生大量微細氣泡黏附于經過混凝反應后廢水中的“礬化”上,使絮體上浮,從而迅速地除去水中的污染物質,達到凈化的目的。
-接觸氧化池:廢水的好氧生物處理是一種有氧的情況下,以好氧微生物為主對有機物進行降解的一種處理方法。廢水中存在的各種有機物,以膠體狀、溶解態的有機物為主,作為微生物的營養源。這些有機物經過一系列的生物反應,逐級釋放能量,最終以無機物質穩定下來,達到無害化。
-沉淀池:本單元主要是利用重力的作用使廢水中的懸浮物、生物處理后產生的污泥或生物膜與水分離,形成泥水界面。
-污泥濃縮池:本單元主要是將各個處理單元產生的剩余污泥匯集,通過靜置使污泥進一步濃縮。
如果您有豆制品加工廢水處理需求,或者您需要采購相關的食品污水處理設備,歡迎您咨詢專業廠家青島樂中環保,技術服務熱線:15244289576,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本文鏈接:http://www.tc306.cn/show/xxy/1781